欢迎来到陕西省机械研究院官网 !
联系我们   |   收藏网站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板块 党群工作 科技创新 产品展示 下载专区 信息公开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详细内容
陕西省机械研究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讨论稿)
发表时间:【2016/9/27】    浏览次数:【5458】次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分享到:

我院‘陕西省机械研究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讨论稿)已编制完成,并经‘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论证委员会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

如有意见、建议、补充,请与院科技发展部张江学部长联系。

陕西省机械研究院

“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陕西省机械研究院

201512

 

前 言

一、     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二、     指导思想

三、     发展目标

四、     主要任务

五、     重点领域

六、     保障措施

七、     规划组织和实施

结束语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省实现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关键阶段,是企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院在陕西科技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领导下努力建设成为技术先进、资产优良、人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科技服务等综合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 

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陕西省机械研究院“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对准确把握机遇、冷静迎接挑战、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规划主要明确我院科技产业未来五年的重大发展战略和主要工作任务,是今后五年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和决策依据。

一 、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  、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我院发展充满坎坷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和科技控股集团公司领导下,院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带领全院职工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了我院发展新局面。经济实力、资产规模、发展质量、科技水平、科技服务、党建工作、人才建设、职工生活、企业文化等综合实力健康发展,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技产业稳定发展:“十二五”期间,我院积极稳步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发展质量,加强对控股公司监督管理。粉末冶金制品、棉检仪器、数控自动化等优势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累计实现经济收入1.9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3.09%;职工人均收入大幅提高,2010年人均收入为4.8万元,2015年为6.4万元,增长了33%

­——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我院自主研发出了 “石油射孔弹粉末冶金易碎弹壳”、“摆线机油泵粉末冶金内外转子”、高精密涡旋压缩机粉末冶金涡卷盘”、TLWK1000大型数控回转工作台”、XJ130S型三位法棉包回潮率测定仪”等新产品共3大系列12种;申请国家专利9个(其中7个发明专利);制定了2个国家标准;发表论文71篇,核心期刊 5 篇;申报立项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2项,获得科研经费140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重大专项4项,省科技统筹项目8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个;市级创新团队1个。

——资产规模持续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院投入了 1100多万元,改造增加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华夏公司投入260万元购置了1000T粉末冶金全自动液压机、自动化粘接生产线、高精度双面磨床等,生产力促进中心投资 240 万元建立了陕西省机械产品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众创空间以及购置了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激光干涉仪,万能工具显微镜等精密检测仪器,检测能力大幅提升。

2015年末全院总资产4950万元,固定资产1964.92万元,2010年末总资产4570万元,固定资产1675.9万元,分别增长了8.30 %17.20 %

——人才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我院比较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把培养教育和引进人才统筹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共引进本科学历以上科技人才16名,其中硕士 3名,培养硕士3 名,学历提升教育培养23名,评定中级技术职称 11名,高级技术职称5名,高级技师5名,教授级高工1名,为我院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科技服务取得长足发展: 陕西机械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先后加盟了西安科技大市场,加入了陕西省及西北地区仪器设备信息资源库并与全国大型科学仪器互联网共享,入驻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被省中小企业促进局认定为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特约服务机构,获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地方标准制修订资格。搭建了陕西省机械产品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陕西省机械行业大数据科技服务平台。

——土地开发、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二五”期间,我院对土地资源进行了盘活开发,改善了职工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目前综合楼建设已完成,职工已陆续入住。在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征得科技产业基地32亩,已取得土地证书,建设工作按计划正在实施。

——机制改革有所进展:拆除围墙、破除障碍,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是科研院所发展的根本出路,为了加快我院创新驱动步伐,适应市场发展,成立了陕西机械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了我院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和纤维检测仪器研发中心;对内控机构进行了优化。

——政、产、学、研取得新发展: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的“三年制”高职粉末冶金专业大专班通过省教育厅和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为我国粉末冶金行业培养了一批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合办的机械工程硕士班2期、软件工程硕士班5期已全部毕业,共培养300名人才;加入了陕西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入了咸阳市精密热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安康高新区、西安盛唐鼓风机有限公司、咸阳非金属研究院等12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北有色院签订了“有色院模式”推广试点合作协议;向全省中小企业派出了8名首席工程师。

——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党团工作健康发展:各项管理服务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职工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院容院貌焕然一新。“十二五”期间我院1次被评为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11次被评为省科技系统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省级理论学习先进单位。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化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提升了职工凝聚力,工会8次被评为市级以上先进单位。

(二)、面临形势

1、面临的挑战:从全球看,国际金融危机自身演化的逻辑还没有走完,隐含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产生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显现。经济低迷成为全球经济新常态,技术和产业大变革背景下国家竞争力不进则退,国际经济规则主导权之争激烈,西方国家对我国遏制和施压加大,使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更严峻。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增速减缓,正处在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阶段。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生存与发展压力持续加大。中低档及同质化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完善产业价值链形势紧迫。

从我院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较低,技术开发投入不够,主业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的关键产品,质量和品牌管理意识不强,基础设施、设备能力差,人才断档严重,缺乏行业领军人才,资金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发展。

2、面临的机遇:从全球看,未来世界形势有望总体保持稳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变,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使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从国内看,“十三五”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同时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阶段,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消费结构升级孕育巨大需求,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客观发展空间,有利于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信息、生物、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将产生大范围技术进步和产业形态变化,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加之 “互联网+”的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对加速提升产业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从我省的形势来看,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计划、继续加大推进西部大开发力度、促进关天经济区深入发展、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全面快速建设,以及我省实施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推进统筹科技资源、建立新兴产业战略联盟、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推广“一院一所”创新模式等一系列有利的政策落实,使我省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优势。

从我院看,近年来我院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市场拓展、提升基础管理,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显著增强,综合实力得到长足发展,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新形势下将我院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机遇与挑战同在,机遇大于挑战。

二、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我院发展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我院实际,以入住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以粉末冶金、新材料技术、棉检仪器、先进制造技术等为主线;立足机械行业,搭建创新平台,拓宽提升科技服务渠道和能力;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布局、盘活优势资源为手段,以深化内部改革、搞活经济管理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以“强院富民”为基本准则,建立规范运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提升我院综合实力,促进我院科技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实现快速发展:2020年,全院年综合收入达到1亿元力争1.2亿元;实现年创收盈利达到1500万元;总资产达到7000万元。

——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 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要求;2020年累计完成新产品开发20-30个,其中战略性核心产品达到10个以上,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申报立项科研项目304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达到20项,国家级2项;申请专利不少于12个,发明专利不少于8个;发表专业论文100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30篇以上;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不少于6个,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职工收入稳步提高:2016年起职工年收入每年增长10%以上,到2020年,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力争12万元。

——人才队伍科学合理:到2020年,引进和培养在行业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5-8名;建立2个以上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达50名,人才总量实现快速增长,结构进一步合理。

——科研基地初步建成:院现址开发、科研基地建设统筹布局进行,2020年,基本完成综合开发建设任务。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做强优势科技产业

1增强科技创新机制建设。积极加强与陕西科技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业务融合发展,在技术研发、检测能力、投融资体系、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对接,突出我院独有的科技、人才、平台等资源优势。探索完善以粉末冶金工程中心、科技产业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为纽带的政产学研用创新创业平台运行管理机制,统筹各种资源,提升科技协同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完善科研人员奖惩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同时建立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创新收益挂钩的收入分配和晋职晋级制度。

2提升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多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不低于6%。根据研发方向灵活组建、引进研发团队,支持鼓励研发人员围绕市场需求,自主选题、立项,提高研发人员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支持研发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设立院学术委员会,聘请省内行业领头专家担任委员;筹措经费对重点研发人员送出去培养,提升研发人员科学素养和科研水平。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为后续开发、完善或再次投入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3建设西部领先的粉末冶金技术研发与生产基地。我国粉末冶金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融入到世界粉末冶金行业中,我院也是从那时开始,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实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实现了粉末冶金技术及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得以与国内外知名的粉末冶金企业同台竞技。 “十二五”期间我院对粉末冶金产业的基础设施、关键设备进行了提升改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三五”期间,要充分抓住国家大力振兴关键基础零部件行业的战略机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发展高端粉末冶金制品,提高附加值。2020年,由目前中档水平发展到中高档水平,自主制造一批粉末冶金核心零部件产品,产品整体质量提升到中高档水平,掌握一批具有专、精、特的核心技术,进入我国粉末冶金行业领先之列;综合效益显著提高,能耗降低30%,生产效率提高30%;销售额达到8000万元,力争1亿元,利润1000万元以上,总资产达到5000万元,争取进入新三板。

4加快棉检仪器智能化升级。陕西华斯特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是我院控股的专业从事纤维检测仪器研制开发和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资质。多次承担了国家级研究课题和国家公益性科研项目。参与了棉检仪器的“国家标准”和“检定规程”的起草和数据测试。多次获得国家级新产品和省级科技进步奖。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加快棉检仪器智能化升级,延伸拓宽纤维仪器研发领域,到2020年总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年利润200万元、总资产达到300万元以上。

5提升先进制造技术能力。数控、机电技术一直是我院的传统优势,也是建院和立院的根基。“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已明晰了我国今后10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高档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工业机器人技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给我院数控、机电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先期开发的SXK5032升降台数控铣削中心机械手换刀系统,迈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服务重要的一步。到2020年,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利润200万元,总资产达到300万元,研发出高附加值、市场潜力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5-8个,重振数控、机电技术在我院的战略地位。

6、提升科技创新基础水平。鼓励各单位积极申报专利、发表论文、申报科技奖励、申报科研项目、解决技术难题。到2020年,全院申请专利10-15个,其中发明专利达到10个;发表专业技术论文10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30篇以上;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5-10个。拓宽渠道、转变思维,全方位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到2020年争取申报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40项,其中,省部级科研项达到20项,国家级2项,为后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夯实科技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 , , , SPAN style="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t" lang=EN-US>1、夯实两个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陕西机械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是经省科技厅批准,依托我院成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特约服务机构。拥有省机械工业技术情报站、省机械工业标准化站、《陕西机械研究》期刊、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工程及机械工程专业工程硕士教学点。陕西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总站是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授权的省级唯一的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是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据国际通行标准(ISO/IEC170252005)考核,能够承担授权范围内8大类54个项目的产品质量检测和仲裁检验任务。受理社会各界委托的第三方公正检验,并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平台式检测共享服务。

要以全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为突破口,以“陕西省机械产品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陕西省机械行业大数据企业科技服务平台”为纽带,以“陕西机电科技创新孵化器”为依托,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夯实平台建设;要以科技咨询、信息化、数据化及机械产品检测等服务为抓手,扩大行业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意识。2020年,中心资产达到300万元,年总收入突破500万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2加强自设研发中心作用。积极利用好国家及省上有关的科技创新政策,加强院自设的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纤维检测仪器研发中心、数控自动化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统筹科技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集中力量加强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研发。加快新产品更新换代、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步伐,优化配置能力出众的技术人员,集中力量开发出20-30个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重点突破10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核心技术。

3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范围,提升制造业信息服务。加快发展《陕西机械研究》,提升杂志质量,扩大发行范围,力争取得发行刊号。拓宽创新会议业务、期刊业务、培训业务、科技咨询、大数据业务、网站等科技服务业务,积极开展线上和线下相关联的科技服务业务和活动。

4积极参与标准体系建设。发挥院所技术优势,起草、编制和修订棉检仪器行业国家相关标准,省级地方机械行业标准,协同推进产品研发与标准制定。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要以“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的方针,紧紧围绕我院发展,统筹推进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术工人、科技服务、营销服务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满足我院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2营造优秀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成长、晋职评价、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氛围。提升开发各类人才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加大人才建设资金投入,打造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加大落实资金投入,围绕我院重点产业,组建设立各类人才创新团队,打造几支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高层次创新团队。完善员工继续教育投入机制,为员工岗位成才提供资金支持。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良好氛围,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加强教育引导,克服浮躁心态和急于求成的心理,提倡艰苦创业精神,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团结协作、战斗力强的人才队伍。

4创新用人机制,多渠道开发人力资源。完善和落实中干竞争上岗,推行各部门员工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建立健全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机制,探索委托人才第三方推荐方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采取项目合作、兼职等各种方式引智用才,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各种外部人才为我所用。

(四)优化内部机构,提升执行能力

1、调整组织机构,优化岗位配置。按照新的企业运行管理模式,优化调整机构设置,明晰部门职责权限,构建新的工作流程,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加强干部的规矩意识。加强岗位评估分析,科学进行劳动关系优化,促进人员合理流动,提高人才利用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2加强制度建设,改进考核体系。制度是企业规范管理的前提,是保证企业规范运行的基础,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按照简便有效、可执行的原则对现行制度进行评估、修订、清理,充分发挥以制度规范管理、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公平化。科学优化、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以正向激励、解决问题为主,充分发挥绩效面谈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标准化管理,强化全员成本意识。以强化推行标准化作业为抓手,不断总结改进工作方法、优化工艺流程,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制定落实全员成本费用管理办法,对成本费用管理进行评估分析,提高人财物使用效率、杜绝浪费现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消耗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本增效,提高成本竞争力。

4加强基础管理,强化安全意识。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好设备、工艺、操作、原料、现场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积极推行7S现场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管理标准,做到科学、准确、规范、及时、到位。强化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安全预防机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5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创新行政管理模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共享系统,集成和整合市场信息、经营信息、管理信息,实现资源的统筹共享,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加强沟通配合机制建设,建立和谐、主动、及时的沟通配合机制。树立和强化管理与服务并重,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创新工作方法,简化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6加强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做好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评估、财务分析各环节工作,加强财务参与经营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资金使用率、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重大经营决策公示、监督制度,对薄弱环节和管理中关注的重要事项进行重点审计。

7加强对外投资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投资考核管理制度,强化对投资方向、规模、布局和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管控,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过程管理、效果评估等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责、权、利明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五)、加强质量管理、品牌建设,提升市场营销能力。

1加强过程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明确质量控制关键点和要求,加强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质量监控,形成规范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办法,提高质量控制的可操作性。对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体系的有效性、可操作性进行评价、修订,切实抓好落实工作,真正发挥体系对质量的保证作用,落实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2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效益。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把以质取胜、以信立足作为品牌建设的核心理念、把创新驱动作为品牌建设的强大动力,从提供优质产品、优质信用、持续开发创新、做好市场服务等方面落实名牌战略。

3提高市场预测能力,创新营销模式。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机制,增强对市场趋势的把握,做好市场细分和定位,提高营销的精准度。按照有分析、有策划、有战术、有效果、有改进的要求建立循环市场管理模式。合理借助媒体、网络、展会、终端客户等外部营销力量,发挥各种营销手段,优化营销工作流程,提高营销工作快速响应客户的能力。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销售体系,提升经营效率。

4完善营销激励办法,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利用政策引导、措施激励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适时调整营销人员绩效工资管理办法,探索完善销售业绩目标管理制度。树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营销理念,系统分析客户需求,提供增值服务,开展产品(业务)和服务相结合的综合营销,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建立稳定的营销关系。建立科学系统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法,有效开发潜在客户,建立并巩固与客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六)、加快机制体制改革步伐,积极推广“一院一所”模式

1深化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模式。强化全员创新意识,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经营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借鉴“一院一所”模式,积极创建、引进研发平台,引进高科技项目、高端技术人才和利用现有的优势科技资源,以“科研、中试、产业化”三位一体的链条发展模式,采取融资、社会资本入股、上市等方式筹集发展所需资金,主要以控股形式孵化成立科技型新公司,实现科研与产业协同发展。

2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发展路径。加强与高校、院所及企业的合作,联合进行科研开发。开展联盟合作、品牌合作、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外合作,整合产业资源,向产业链前端、后端延伸。通过资本创新,以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为依托,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

3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为指导,开阔思路,一方面适应技术发展拓展新兴服务业,一方面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和提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检测、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等功能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促进企业的技术交流和成果交易。

(七)、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制造的实施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于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和任务,从智能化装备、智能化运营和智能化产品三方面加快机械行业(材料、装备、机电、仪器等)智能制造的进程。结合核电、汽车、农业、装备制造、军工、安全防护等高端领域需求,推进我院主要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通过科技进步、设计创新、工艺可靠、标准严格、控制严谨、装备先进等方面提升产品质量建设。

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统计调查信息采集和挖掘分析技术,加强数据比对分析等加工服务,充分挖掘细分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为开展研发、销售提供决策支撑。基于互联网探索开展技术咨询、质量诊断等在线增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

(八)、统筹推进“院区”和“基地”建设

实施“退城入园”,搬入西咸新区创业,是实现我院经济发展布局调整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建设科技产业基地是解决长期制约我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我院长期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可以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有效地在产业集群中形成耦合效应,实现产业集群良性互动、级数增长。要充分利用西咸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资源和人文优势,积极利用西咸新区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寻求集团公司帮助,多渠道筹措资金,创新合作模式,灵活运用国家政策,建成现代化的科技产业园区。

五、重点领域

(一)、粉末冶金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提升

粉末冶金是我院的优势技术产业,占全院经济比重很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充分抓住国家大力振兴关键基础零部件行业的战略机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发展高端粉末冶金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2020年,由目前中档水平发展到中高档水平,自主制造一批粉末冶金核心零部件产品,产品整体质量提升到中高档水平,掌握一批具有专、精、特的核心技术,进入我国粉末冶金行业领先之列。

1技术方向:优化粉末冶金模具可靠性设计、轻量化设计、动态模拟仿真CAE设计;提升粉末冶金压制、烧结性能强化工艺、高效率智能加工等技术;深入研发高强度粉末冶金铁基材料、非金属增强复合材料、轻量化材料、3D打印材料。

2产业目标:2020年,争取突破10项粉末冶金核心技术瓶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研发出6-8种国内知名的核心产品,并实现批量生产,产品标准和认证体系基本实现与国际接轨。培育5-6家重点用户。

3核心领域:加快高精度、高强度汽车粉末冶金齿(链)轮,高性能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及刹车片,高精度、高性能粉末冶金含油轴承;新能源汽车传动装置用粉末冶金关键零部件,粉末冶金软磁材料及零部件等新兴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推广。在高密度、高强度、高精度汽车用粉末冶金零件;重型载重汽车变速箱用粉末冶金关键零部件;汽车发动机可变阀门正时(VVT)粉末冶金零部件;自动变速箱支架及离合器粉末冶金组件;高强度、高精度汽车真空泵粉末冶金零件等新领域内研发出一批附加值高的战略性产品。  

(二)、新材料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新材料应用技术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前沿技术,陕西省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我院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要充分发挥我院在材料方面多年积淀的技术优势,加快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推广,到2020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利润200万元,总资产达到500万元,成为我院经济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极。

1加快石墨烯材料领域的研发。在石墨烯润滑油、石墨烯减水剂和石墨烯树脂增强剂方面加快开发、研制及产业化,掌握一批关键技术。

2加快先进复合材料的研发。重点在碳纳米、陶瓷纳米的应用开发,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制备,陶瓷复合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有所突破,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3延伸难溶有色金属材料加工领域。结合我院实际,加大与外部先进企业合作力度,采用引进或联合开发模式,在高质量钼及钼合金材料加工技术研究,金刚石滚轮、刀具和锯片的开发,电触头材料的开发等难溶有色金属材料关键技术领域加大力度,争取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纤维检测仪器研制与产业化建设

我院纤维检测仪器技术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处于国内行业技术领先地位,多次承担国家级研究课题和国家公益性科研项目,参与了棉检仪器的“国家标准”和“检定规程”的起草和制定。是国家纤检局确认的棉检仪器定点研发生产基地。

“十三五”期间要以棉检仪器产业为主,延伸拓宽到动物纤维、化学纤维行业领域,力争涉足纺织或全行业水分检测领域,挖掘其它具有发展潜力的相似技术领域仪器研发,利用“互联网+”纤检仪器,对现有产品进行智能化升级。2020年,研发出高附加值、市场潜力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3-5个,成为国内棉检行业的领头军

(四)、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在《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下,利用“互联网”+机械制造,促进数控自动化技术、工程机械设备、机电技术、机器人应用技术服务等先进制造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强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推进绿色制造。紧紧围绕国内外先进制造前沿技术,大力跟进高档数控机床及配件、小型多功能隧道掘进机、非标技术设计,机电一体化等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1加快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数控自动化研究室从80年代起就从事数控技术的应用,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和专用数控机床的设计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2020年,在数控回转工作台、数控专机等技术上有所突破,重点做好各种系列数控回转工作台、KFD系列数控分度头和KZX系列数控钻铣床等高精度数控关键零部件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建设。

2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及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紧跟《中国制造2025》和陕西机器人技术产业发展战略,针对智能制造和工业转型升级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结合我院技术优势,重点突破高性能工业机器人工业设计、运动控制、精确参数辨识补偿、协同作业与调度、示教/编程等关键技术。建立健全机器人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利用陕西省机器人技术产业联盟,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做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服务工作,建立起面向全行业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服务,打造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载体重点聚焦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为今后逐步兴起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厂提供优良的技术服务。

3探索对小型隧道掘进机工程机械设备的研发。针对我国隧道建设中短距离隧道面临的资金和技术能力的难题,统筹利用社会力量,联合研发具有开挖快、优质、安全、经济、环保和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的隧道先导式掘进机,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争取攻克掌握核心技术,使小型工程机械掘进机产品系列化、标准化,在国内比较领先,能替代进口。

(五)、现代科技服务体系能力建设

围绕机械制造行业及相关领域纵深拓展,充分利用陕西机械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平台,发挥《陕西机械研究》期刊和行业学术交流活动的品牌优势,关注全省机械制造企业的全方位需求,深层次、多角度延伸服务,努力实现业务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提升陕西机械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各板块业务水平,做实“陕西省机械行业大数据企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要利用该平台适时跟踪市场商情,分析机械行业市场动态,挖掘市场商机。帮助企业从传统的“直觉+经验”决策模式,走向科学的“数据驱动决策”的智能商务模式。以“陕西机电科技创新孵化器”为依托,积极面向全省机械行业开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项目咨询、技术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加快孵化速度,争取孵化出10-20家科技公司,将科技服务引向深入。

2加强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能力。抓住国家质检体制改革的机遇,形成专业化检测服务新体系,提高面向市场开展业务的能力。加强计量、检测技术等基础能力建设,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利用 “陕西省机械产品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要做好为“一网三站”:即建立陕西省机械产品检测技术服务网络系统、企业诊断工作站、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站、人才培训工作站工作,成为我院经济创收的主要渠道。

(六)、现代农业新型农机装备研制

国家“十三五”期间把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列入重要的战略地位。要利用我院技术优势,联合社会资源,以国家推动智能制造试点专项行动为契机,以推进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为主线,结合我省果品种类多、种植面积大的有利情况,以果园运载机产品为抓手,在施肥机、套袋机、摘果机等方面,攻克关键技术,加快研发速度,推出系列新产品。同时积极申请农业政策支持,争取1-2个产品进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获得农机补贴支持,拓宽我院技术研究领域,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保障措施

(一)、积极研究和利用政策支持    

积极申请各级政府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财税和金融等政策支持,利用各种扶持政策促进发展。认真学习研究行业发展规划、国家新出台的科技政策、国家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等政策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找准促进我院发展的切入点、立足点。

(二)、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院职能、公司、研究室、科技服务、基建、财务等各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同时重视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军民科技融合机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进行协同创新,促进研发能力提升,提高科技与市场的结合程度。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完善考评机制,加大业绩考核与奖惩力度,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坚持“以岗定酬、岗酬相宜”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向高层次优秀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津贴实施办法,充分发挥工资薪酬的激励功能,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建立和完善人员流动和淘汰机制,完善干部人事考核、聘任制度,探索建立动态考核制度,加强检查、监督和配套管理。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发展人才保障

要适应创新发展新要求,全面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大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加强培养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加快培养一批创新精神、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突出的管理人才。着力加强技术性、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各专业技术实用人才培训,加大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推动人才结构科学合理。

(五)、提高财务资本运营管理能力

加快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利用财务杠杆,探索新的财务资本运营管理模式,科学有效的进行资金调节调配。要加快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起以成本管理、资本运营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仅精通基础业务核算,更要精于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模式,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发掘资本运营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通过各种投资融资渠道,利用各种融资方式为科研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六)、加强新时期党、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以“三严三实”要求为准则,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发展做好强大的政治组织保障。要继续推进职代会制度建设,紧紧依靠全院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全院职工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形成一支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积极进取的战斗团队。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企业氛围,实现快乐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为目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优秀的精神支柱

(七)、创新提升物业管理能力

物业管理要适应经济发展,要加强思想观念转变,创新工作方式,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发展的需求。树立“服务社会化,管理市场化”的管理服务理念,提升物业管理专业化水平,实行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使物业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实现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化管理,以适应我院科研生产发展的需要,为我院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七、 规划组织和实施

由院“十三五”发展领导小组牵头,科技发展部负责组织规划实施,各部门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部门实际制定落实方案。要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及时反映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结 束 语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我院实现稳定快速发展“强院富民”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凝聚共识,聚焦发展,建功本职,共享成果,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为实现我院“十三五”规划的各项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信息:关于认真做好2016年上半年科研生产经营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信息:关于征集咸阳市2016年技术难题项目的通知
关于我们
本院简介
组织机构
管理团队
专家团队
新闻中心
本院新闻
行业资讯
通知公告
下属企业动态
党群工作
党建要闻
纪检监察
群团建设
科技创新
技术研发
科技资源
行业平台
科研成果
产品展示
粉末冶金制品
数控装备
纤维检测仪器
机电设备
下载专区
文件下载
表格下载
信息公开
企业基本信息
财务信息
招标采购信息
人事薪酬事项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陕西科技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华夏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机械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相关政府网站
集团公司及所属单位网站
科技业务相关网站
陕西省机械研究院 © 2016-2021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05004157号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丰信路1438号    邮编:712000
电话:029-81632055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万企微信 IDC主机测评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MSDN系统 TOP图标库 六百号技术 陕西锦新橡塑制品有限公司